返回

年代: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137章 工作组进驻(春节快乐!)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种工作。”

    郑先发和徐广生坐下好之后就埋头大吃,吃饱喝足之后才说起了正事。

    实际上两人都不愿意来,奈何他们不来都不行。

    郑先发硬着头皮开口说道,一边说还一边观察方唯的脸色,生怕对方翻脸。

    “调研这个词用得好,两位领导,打开窗户说亮话,专区工作组到底干嘛来了?”

    方唯可不好糊弄,直指问题的核心。

    “工作组的任务有两个,其一,是来取经的,看看你们的成功经验能不能在全地区推广。其二,针对你们在育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,进行监督指导,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。”

    徐广生接过了话茬,说明了工作组的目的。

    方唯听完,点了点头,然后“哦”了一声。

    “小秀才,你这是什么意思?”

    郑先发见对方不咸不淡的“哦”了一声,便没了下文,就有点恼火。

    “没什么意思,人家要来我还能阻拦不成?成绩也好问题也罢,说一千道一万还不是他们说了算?反正我个人没把集体的东西揣口袋里,谁来了也不怕。”

    方唯是真无所谓,自从他搞的稻种出了名之后,遇到的麻烦还少吗?

    总之,他现在的条件就这样,供应整个先例的稻种都很紧张,供应整个专区各县的稻种绝没有可能。

    育种技术没什么好藏着掖着的,但能不能在其他地方推广应用,他觉得够呛。

    事情就这么个事情,自己搞出来的高产稻种,受益的是集体并非个人。要是有人觉得二队拿多了,他不干了总行吧?

    “你看看,还是有情绪啊。方队长,咱们是自己人,我和你说句良心话。工作组来了走了,对你的影响不大,应付过去就完事,没必要和人家发生冲突。”

    徐广生最怕的就是方唯这个态度,这小子要是产生了抵触情绪,那么事情就难办了。

    他赶紧安抚了对方两句,希望方唯能正确认识这个问题。

    “冲突倒不至于,我这边尽量配合吧。”

    方唯压了压火气,态度好了一些。

    徐广生和郑先发这才松了一口气,吃过饭就匆匆走了。

    过了没几天,工作组正式进驻瑶岭公社,实际上就是进驻二队。

    来人倒是很气,并不难打交道。只是事无巨细都要了解,问起来就没完,搞得方唯有点烦躁。

    他让育种小组和郑虎尽量配合人家,自己则能不露面就不露面,有事没事就往三队那边跑。

    这天。

    工作组组长李洪军堵住了方唯,说要和方唯正式谈话。

    方唯躲不掉,便和对方找了地方坐下来。

    “我们先说说用稻种换购稻谷的事情,方队长,你认为1比10的换购比例合理吗?有人反应你这是利用垄断优势哄抬物价,你有什么要解释的吗?

    另外,你们二队前前后后得到了上百万斤的稻谷,有些卖给了收购站,还有一部分去向不明,你能说明一下吗?”

    李洪军的问题很多,主要是面对稻种换购稻谷的事情。

    方唯很头疼,不知道自己该用什么态度对待这位李组长。

    “三级管理,队为基础,生产队是独立核算的单位,有权在完成规定的生产任务之外,大力发展集体经济。

    高产稻种的收购价和普通稻谷的收购价,基本上相差10倍左右,这就是我们制定换购价格的重要参照。

    至于队里的集体积累,只要没有装进个人的口袋,账目清楚,似乎没必要给任何外人交代。李组长,你长期从事农村工作,我的理解没问题吧?”

    最终,方唯还是不愿意多做解释。

    李洪军听完,笑了笑,居然没有不高兴。

    “方队长,看来你对政策也是把握的很准确啊。没错,多劳多得是咱们的分配原则,但也要兼顾公平性和防止贫富悬殊过大的原则。

    工作组这次来二队,可不是来找麻烦的,而是来解决问题的。有些事情不澄清、不给出定论,你们以后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责难。”

    倒是李洪军随后很有耐心的解释了一番,他说有些事不能总这么悬着,要有一个定论。

    比如像稻种和稻谷换购比例问题,工作组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,会给出一个说法。只要认定二队的换购比例是合适的,那么以后谁也没办法再拿这个问题说事。

    李洪军的态度出乎了方唯的意料,但他不会因为对方的几句话就转变自己的看法。

    所谓听其言观其行,他没那么天真。

    在工作组之后的工作中,方唯给予了积极的配合,使得工作组的任务进度大大加快。

    前后半个月,工作组便撤离了瑶岭公社,结论也很快就出来了。

    关于育种这一块,由于方唯和育种小组未能拿出系统科学的培育方案,工作组认为局限性很大,无法进行推广。

    这一点是准确的,方唯的育种工作和脚下土地

第137章 工作组进驻(春节快乐!)(2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